为了让孩子就读名校,一些家长不惜花重金托人、“走关系”,想要通过非正规途径让孩子进入好学校。而一些人往往就会利用家长们的这种心理,精心编织骗局从中牟利。
签订咨询协议 收取高额咨询费
2023年9月,家住上海的袁先生经朋友和中介介绍得知,上海一家教育咨询机构的负责人夏某“有路子”,可以办理孩子的转学事项,让袁先生很是心动。
袁先生亲戚家的孩子一直希望转学到一所民办小学就读,为此,袁先生与夏某取得了联系。
据夏某称,自己“有关系”“有路子”,不过要想办理转学,需要跟他签订咨询协议,交纳咨询费用。2023年9月23日,袁先生和夏某签订了一份咨询协议,协议约定袁先生需向夏某支付160万元的咨询费。
当天,袁先生通过现金支付和银行转账的方式,向夏某支付了首批共计70万元的咨询费。“约定价格我们没有话语权,他说多少就多少钱。”
按照双方协议,夏某需在2023年10月31日前协助袁先生的亲属办理转学。可到了约定的时间,夏某的转学事项却并没有办成。
根据协议,转学办不成,夏某需在8个工作日内将袁先生所交的钱款退还。此时,夏某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退款,最终袁先生并没有拿到退款。
号称入学“摇号”可操纵
通过转学进入理想学校?
有这样遭遇的家长还不止袁先生一个。上海的江女士想为孩子选择一所民办外国语小学,这所学校每年招生约140人,按照招生政策,江女士需在网上为孩子报名,由区一级教育局组织实施电脑随机录取,也就是俗称的“摇号”录取。
2022年底,江女士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夏某,随后江女士与对方签订总价36万元的入学培训协议,江女士首批支付了20万元给夏某。
夏某自称有两种方式:第一种是通过控制抽签顺序,把江女士的“摇号”顺序安插在录取范围中。第二种是通过调剂补录。
按照夏某的要求,江女士向夏某提供了孩子入学所需的各种资料。2023年5月,“摇号”结果公布时间到了。江女士查询发现,孩子没有被录取,也就是“摇号”没有成功,而之后夏某说的“调剂补录”这条路也没有走通。
2023年9月,夏某表示可以通过转学的方式,让江女士的孩子到民办外国语小学就读。江女士再一次信任了夏某,签了一份总价50万元的转学咨询服务协议,而这一次转学同样是没有办成。
骗取29名家长上千万元
夏某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
在接到袁先生和江女士的报警后,警方对案件进行了梳理,发现被骗的家长远不止他们二人。
2021年起,夏某在经营教育咨询公司期间,通过朋友圈推广、发展中介等方式对外谎称其有关系能操作入学“摇号”、帮忙转学,通过收取高额“咨询费”“择校费”等方式骗取29名学生家长钱款,共计1018万余元。
2024年4月,犯罪嫌疑人夏某被逮捕。9月4日,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,以诈骗罪判处夏某有期徒刑十二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。
为何家长对夏某深信不疑?
检察机关发现,夏某在实施诈骗的过程中,除了对外宣传自己有关系外,打动家长的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——夏某有通过操作“摇号”入学的“成功”案例。
对于这些所谓成功案例,检察机关专门到相关学校进行了调查。原来夏某用于宣传的所谓成功案例,实际上是学生通过正常的“摇号”手续录取的,与夏某毫无关系。
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周亚平:他就是博概率,一部分家长通过正常途径,自己去报名也能入学。
原本是学生通过正规“摇号”取得的入学资格,夏某却让家长误以为是因为他的关系才得以摇中。夏某拿着所谓“暗箱操作”成功的案例,通过朋友圈和发展中介的方式,吸引了多名家长来找他花高价办理择校业务。
除此之外,让家长们相信夏某收了钱就能“办成事”的另一个原因是,夏某还会冒充老师和家长联系,让家长误以为孩子已经被学校录取成功。
在获得家长信任后,到了办手续当天,夏某往往以学校临时有事等理由搪塞家长,延长诈骗被发现的时间。
检察官提醒,家长在面临孩子入学问题时,要通过官方正规渠道为孩子办理入学手续,切勿相信入学“摇号”可以操作,花钱就能转学等话术,以免落入骗局。
(来源: “央视新闻”微信公众号)
举报/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