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子笑闹着穿梭于滑梯和爬绳网间,老年人在公共健身器材上“大展身手”,青年情侣携手漫步、低声耳语……在深圳市龙岗区一处已建成近20年的城中村小区——山厦新村,每到傍晚时分,村头大榕树下的一方天地就变身为“欢乐场”,居民聚集于此,尽情享受休闲时光。
今年以前,山厦新村还和大部分城中村小区一样,因建设年代久远,并没有将休憩游赏空间纳入规划中。居民想要在户外休闲放松或锻炼身体,只能去几公里外的公园。如今,得益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推进,这片面貌老旧杂乱、居民使用率不高的闲置空间,变成了山厦新村最具活力的地方。
图为改造前的山厦新村亲子活动空间。(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供图) 图为改造后的山厦新村亲子活动空间。新华社记者卫韦华 摄“榕树在哪,家就在哪。”在岭南,榕树代表着“乡愁”,不仅承载了本地居民的成长记忆,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位于山厦河畔的“榕下驿站”是山厦新村城中村改造中的另一处重要公共设施建设项目。该区域以一棵古榕树为核心,融景于情,通过形成一片有浓密枝叶遮阴的空间,打造集党群服务、社区图书馆、市民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复合公共活动场所。
图为山厦新村“榕下驿站”。(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供图)“记忆中只有榕树下的夏天才是真正的夏天。我喜欢晚上沿着村边榕树下的人行步道散步,路灯亮起后氛围特别好,身心都会放松下来。”山厦新村2组居民凌文俊说。新村改造前,他曾因家附近缺乏公共活动空间、环境脏乱差等问题,计划着搬家。
“现在我们村里健身步道、儿童游乐场、球场一应俱全,下楼就是公园,真是太方便了。环境好了,作为山厦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也更强了,我就不想搬走了。”凌文俊说。
山厦新村的“蝶变”并非孤例。龙岗区是深圳市城中村体量最大的城区,数量大、范围广、人口多,是龙岗区城中村的显著特征。
如何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,摒弃“大拆大建”的同时,还能保护原有的街区肌理和文化风貌?对此,龙岗区有着清晰的“施工图”。
早在2021年,龙岗区便在深圳市各区中先行先试,启动了为期三年的“活力城村”专项行动,按照产业配套型、特色文旅型、生态宜居型等特点,选取了10个村作为试点,探索实践城中村改造更新和治理之路。
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罗雅介绍,城市更新应以人的情感体验为核心。对此,龙岗区因地制宜,以遍布于城区的榕树及临近闲置区域为切口,首批完成18个“榕树下”场景的改造,让城中村既保留了烟火气,也多了“诗和远方”的惬意。
城中村改造工作中,如何有效引入社会资本、形成政府与居民间的良性互动是关键。据悉,龙岗区在推动城中村设计改造中,坚持问题导向,实施“一村一策”,审慎考量在地场域功能和综合承载力,与村民、村集体企业共投共建。
“改造前和改造中,居民的建议会被及时反馈到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项目团队,项目团队据此做出相应调整。这种做法充分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。”山厦社区党委副书记林秀琼表示,通过政府引导、群众参与的方式,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改造,还让居民精神面貌得到提升,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。(记者卫韦华)